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对本报记者表示,欧盟委员会的报告结论是没有根据的,中国出口是由欧盟市场供需决定的,欧盟本地的钢铁企业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才从中国进口,中国高压无缝钢管企业并未给欧盟钢铁业造成损害,同时维护了欧盟下游用户的利益。 自去年以来,欧洲钢铁联盟(Eurofer)数次向欧盟投诉称,推动欧洲市场从中国进口钢铁产品激增的背后是中国政府的补贴,这有违公平。去年,由于欧债危机持续恶化,中国经济增长放缓,钢铁需求下跌,产能过剩日益凸显。据欧洲钢铁联盟统计,欧盟钢铁年产能约为2.1亿吨,而实际需求仅为1.5亿吨至1.6亿吨,产能过剩达25%。欧盟委员会“钢铁行动”后面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安赛乐米塔尔(ArcelorMittal)与蒂森克虏伯(ThyssenKrupp)等高压无缝钢管巨头。去年,这两家公司业绩下滑明显。其中,蒂森克虏伯2011/12财年(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)巨亏47亿欧元,该公司不得不减产,进行结构调整,并通过剥离一些业务获得新的战略空间和资金,如出售美国阿拉巴马州钢厂和巴西板坯厂,从而获得资金来投资具有增长前景的领域。 此外,欧盟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市场,钢铁业占欧盟GDP比重的1.5%左右,27个成员国中有23个国家的高压无缝钢管工业占据重要产业地位。因此,“钢铁行动”对欧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http://www.gywfgg.com